非洲豬瘟P30蛋白抗體抗體結構、對應毒株與制備方法
瀏覽次數:125 發布日期:2025-7-7
來源:本站 僅供參考,謝絕轉載,否則責任自負
非洲豬瘟(African Swine Fever, ASF)是由非洲豬瘟病毒(ASFV)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、致死性豬傳染病,P30 蛋白是 ASFV 的重要結構蛋白,在病毒感染和免疫應答中具有關鍵作用,針對該蛋白的抗體在 ASF 的診斷、防控及相關研究中應用廣泛。以下從抗體結構、對應毒株、制備方法、特異性、交叉反應性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:
一、非洲豬瘟 P30 蛋白的背景
P30 蛋白(也稱為 CP204L 蛋白)是 ASFV 編碼的一種囊膜相關蛋白,在病毒粒子組裝、釋放及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中發揮重要作用。由于其免疫原性較強,且在不同 ASFV 毒株中相對保守,成為 ASF 診斷和疫苗研究的重要靶標蛋白。
二、抗 P30 蛋白抗體的結構
抗 P30 蛋白的抗體(包括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)的基本結構遵循免疫球蛋白(Ig)的典型結構,以單克隆抗體為例:
- 整體結構:由兩條重鏈(H 鏈)和兩條輕鏈(L 鏈)通過二硫鍵連接形成 “Y” 型結構。
- 功能區域:
- 可變區(V 區):位于 “Y” 型結構的頂端,由重鏈可變區(VH)和輕鏈可變區(VL)組成,負責特異性識別和結合 P30 蛋白的抗原表位。
- 恒定區(C 區):包括重鏈恒定區(CH1、CH2、CH3)和輕鏈恒定區(CL),決定抗體的效應功能(如激活補體、結合 Fc 受體等),并與抗體的類型(如 IgG、IgM 等)相關。
- 常見類型:在 ASF 診斷中,抗 P30 蛋白單克隆抗體多為 IgG 型(如 IgG1、IgG2a 等),因其穩定性高、親和力強,適合用于檢測試劑的開發。
三、對應 P30 蛋白的 ASFV 毒株
P30 蛋白的編碼基因(CP204L)在 ASFV 的不同毒株中保守性較高,因此抗 P30 蛋白的抗體通常可識別多種 ASFV 毒株,包括:
- 基因 Ⅰ 型:如西非流行的毒株(如 L60 株)。
- 基因 Ⅱ 型:目前在全球范圍內(包括中國)流行的主要毒株(如 Georgia 2007 株及其變異株)。
- 其他基因型毒株:由于 P30 蛋白序列的保守性,抗體對多數基因型毒株的 P30 蛋白具有交叉識別能力,但具體識別范圍需通過實驗驗證。
四、抗 P30 蛋白抗體的制備方法
1. 單克隆抗體制備
- 免疫原制備:通常通過原核表達(如大腸桿菌)或真核表達(如昆蟲細胞、哺乳動物細胞)系統重組表達 P30 蛋白,純化后作為抗原免疫 Balb/c 小鼠等實驗動物。
- 雜交瘤細胞構建:
- 取免疫小鼠的脾臟細胞,與骨髓瘤細胞(如 SP2/0)融合,篩選能穩定分泌抗 P30 蛋白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。
- 抗體純化:從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或小鼠腹水(通過腹腔接種雜交瘤細胞獲得)中,通過蛋白 A/G 親和層析等方法純化抗體。
2. 多克隆抗體制備
- 以重組 P30 蛋白免疫兔、羊等動物,收集血清后通過純化去除非特異性抗體,獲得抗 P30 蛋白的多克隆抗體,其優勢是可識別 P30 蛋白的多個抗原表位,但特異性相對單克隆抗體較低。
五、抗體的特異性
抗 P30 蛋白抗體的特異性主要體現在:
- 與 ASFV 的特異性結合:能特異性識別 ASFV 感染細胞或病毒粒子中的 P30 蛋白,而不與其他豬源病毒(如豬瘟病毒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等)發生交叉反應。
- 表位特異性:單克隆抗體通常針對 P30 蛋白的單一抗原表位(線性表位或構象表位),多克隆抗體則可識別多個表位,因此在檢測中可根據需求選擇(如單克隆抗體適合精準檢測,多克隆抗體適合提高檢測靈敏度)。
六、交叉反應性(交叉率)
- 與其他病毒的交叉反應:由于 P30 蛋白是 ASFV 特有的蛋白,抗 P30 蛋白抗體通常不與其他豬病毒(如偽狂犬病病毒、豬圓環病毒等)交叉反應,交叉率極低(一般 < 1%),這是其用于 ASF 特異性診斷的關鍵優勢。
- 與不同 ASFV 毒株的交叉反應:因 P30 蛋白在 ASFV 各毒株中保守性較高,優質的抗 P30 抗體對不同基因型毒株的交叉反應率較高(可達 90% 以上),適用于檢測全球范圍內流行的 ASFV 毒株。但需注意,少數變異毒株可能因 P30 蛋白序列微小差異導致交叉反應率下降,因此需通過實驗驗證抗體對流行毒株的適用性。
七、應用領域
- 診斷試劑:用于 ASF 的血清學檢測(如 ELISA、免疫熒光試驗)或病毒抗原檢測(如膠體金試紙條、免疫組化),是 ASF 快速診斷的重要工具。
- 基礎研究:用于 ASFV 感染機制研究(如 P30 蛋白的功能分析、病毒定位等)。
- 疫苗研發:作為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標之一,通過檢測抗 P30 蛋白抗體水平評估機體對 ASFV 的免疫應答。
總之,抗非洲豬瘟 P30 蛋白抗體(尤其是單克隆抗體)因其高特異性、強親和力及對不同毒株的廣泛交叉反應性,在 ASF 的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其性能參數(如親和力、交叉率等)需通過嚴格的實驗驗證,以確保診斷和研究的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