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氏NimbleGen序列捕獲技術實現轉錄組定向測序
瀏覽次數:3667 發布日期:2014-6-4
來源:本站 本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
最近在Nature Protocols雜志上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1介紹了利用NimbleGen序列捕獲技術進行轉錄組定向測序,用于RNA研究中基因發現和表達定量。
RNAseq技術在基因表達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可對表達基因進行無偏見的采樣。相比定量PCR可以對更廣泛的基因同步分析,相比芯片方法RNAseq測序結果準確性也更高。然而,真核細胞的表達譜具有轉錄本數量眾多、可變剪切情況復雜,且表達量高低差異大的特點。RNAseq測序結果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,不同基因測序深度差異顯著,對轉錄水平偏低的轉錄本往往測序深度不足,為進行特定基因的可變剪切體拼接及定量研究造成阻礙。
而序列捕獲技術通過寡合苷酸探針雜交,富集研究所感興趣的基因或基因組區段,實現了定向測序。將此技術與RNAseq結合,即對RNAseq的測序文庫先進行序列捕獲實驗富集感興趣的轉錄本,再進行測序,實現定向RNAseq或RNA捕獲測序(CaptureSeq)。這一方法可以提高目標轉錄本的測序深度,進行靈敏的基因發現、有效的轉錄本組裝和準確的基因表達定量。
文中介紹的實驗步驟主要包括探針設計、捕獲測序和數據分析如轉錄本拼接及定量。實驗選用了羅氏NimbleGen探針用于目標捕獲。NimbleGen可同時生產2萬種探針,可覆蓋多達200Mb的基因組中的分散區域或連續的區域,可以應對復雜的真核生物轉錄組。文章指出,在探針設計時,僅針對目標轉錄本的部分序列設計探針,通過這些探針即可捕獲全長轉錄本,也可發現轉錄本中的新外顯子。當需對特定剪切方式的轉錄本進行定向研究時,可在探針設計包括連接兩個外顯子片段的探針,專門捕獲這些異構體。
此外,實驗設計了用于質控的探針。質控探針包括:1. 非轉錄的基因間區的探針,以排除gDNA污染;2. 其他可能造成實驗室污染如大腸桿菌等的序列捕獲探針,以排除實驗室污染;3. 數個質控基因的探針,可用于進行測序前qPCR富集分析,或用于數據分析參數的測試;4. 針對摻入樣本的ERCC RNA設計的探針。 ERCC RNA Spike-in standards由92個in vitro轉錄的轉錄本組成,表達量跨越一個106的范圍,這一些標準品被摻入到最初的RNA樣品中進行捕獲測序,用于判斷測序量是否充足,以及計算捕獲off-target rate。另外,將各轉錄本獲得的測序深度,與ERCC RNA Spike-in standards的測序深度比較,可以推算出樣本中各轉錄本的數量。文章作者指出,這個方法應用于轉錄水平較低的基因的富集,富集率與基因數量相關,如1000個隨機選擇的基因預期55倍富集效率。
圖:定向RNAseq測序(CaptureSeq)實驗流程。摘自:Tim R Mercer et al. Targeted sequencing for gene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using RNA CaptureSeq. Nature Protocols.2014 doi:10.1038/nprot.2014.058.
5微克的總RNA約可生成250ng cDNA文庫,可將多個樣本的文庫混合后根據Roche NimbleGen的實驗手冊進行捕獲實驗。混合捕獲的實驗方案可以對大量樣本進行低成本的測序。測序后的分析步驟包括比對、拼接、去除非目標序列、新基因(外顯子)發現、定量等。
通過這一實驗,可以對樣本中特定基因的表達進行研究。該方法既RNASeq相比其他表達譜研究方法的優勢,又可以進行有目的性的、多樣本的研究。尤其在對于表達水平中低等的轉錄本研究中,可以更好地拼接全長轉錄本、發現新基因以及定量分析。
1. Tim R Mercer, Michael B Clark, Joanna Crawford, Marion E Brunck, Daniel J Gerhardt, Ryan J Taft, Lars K Nielsen, Marcel E Dinger, John S Mattick. Targeted sequencing for gene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using RNA CaptureSeq. Nature Protocols.9, 989–1009 (2014) doi:10.1038/nprot.2014.058.
僅用于科研,不用于診斷。